020-62926000 时间:8:00-21:00
点击在线预约 任何时候都可
门诊时间(无假日医院):8:00—21:00
温馨提示:未在我院参加门诊医保定点也可以在我院办理医保住院。在“在小点医院”住院报销比例高,起付线低。
方式一:乘坐15路、72路、136路、140路、201路、246路、502路公交 在【天虹宾馆站】下车步行250米至广州华兴康复医院 方式二:乘坐136路、140路、201路、246路、501路、72路、784路、785路、808路、高峰快线15路、高峰快线34路公交 在【南华工商学院站】下车步行200米至广州华兴康复医院
直接乘坐(或换乘地铁线路坐到)「地铁3号线」,然后在【梅花园站】下车,从【梅花园站B出口】出来坐784路或785路公交在【南华工商学院站】下车步行200米至广州华兴康复医院
GPS导航到【广从高速路口对面】或【沙太汽车精品城】或【广州华兴康复医院】或【沙太南燕园路1号】
广州华兴康复医院坐落在广州市天河区沙太南路牛利岗大街85号,是一家集医、教、研、预防、康复、保健为一体的现代化综合性医院。1998年,经广州市卫生局批准,华兴康复医院成立;2013年医院新建1栋5层综合大楼,通过人性化的设计为不同层次的人群提供优雅...
2018年我国医生集团数量超过1000家,数量上出现井喷,那么这些医生集团应该如何发展呢?近日,《看医界》专访了原广东省卫生厅副厅长、巡视员廖新波,他认为共享医疗平台是未来医生多点执业的落脚点,而这个平台只能由社会去办。
医生走向社会将成潮流
看医界:廖厅长您好,近年来医生集团呈现井喷式发展,您如何看待这个现象?
廖新波:其实医生集团在美国很早就有,我们现在的发展可以说具有中国特色,或者说打上“中国制造”的标签。张强医生集团从1.0到2.0版本的进化,也是根据我们的国情进行的。
医生集团在国内为什么突然汹涌澎湃?其实是因为医生的价值受到一定的压抑,医生集团就是在这样压抑的情况下的一种迸发。随着我们政策的不断开放,也意识到医疗资源的流动关键在于医生的流动,所以我们的政策也在鼓励医生流动,或者说实现医生从单位人到社会人的转化,我认为这是最最基本的。因为现在医生集团也好,个体执业也好,运作不起来的主要原因就是医生依然是单位人为主,单位人就要受到契约的影响。此外,还有一个原因是技术的等级化影响了医疗技术在基层的开放和使用。比如三级医院该做什么 、二级医院该做什么,这就影响了这些技术的下沉。
当然我们现在有很多医生都是踩着黄线走,不出事则已,一出事问题就很大,所以在法律框架下,医生自由流动受到限制。现在我们看到了一个新的趋势——政府在加大这方面的推动,据说最近国家卫健委也专门就医生多点执业,允许公立医院编制医生开诊所的问题进行政策的研讨,如果这个政策出台,医生涌向社会就会成为又一波潮流。
共享平台是未来医生集团落脚点
看医界:您怎么看待医生集团和医疗平台的关系?换句话说医生集团应该如何与医疗平台合作?
廖新波:现在医生集团做了很多事情,不管成功与否,都包含了酸甜苦辣。有些需要继续规范,比如说现在有些医生集团,在商业模式没有建立的情况下,只能够通过融资(来发展),这些融资包括一些设备的租赁,而这些设备的租赁可能与现在的政策不相符。再比如说过去我们非常鼓励的“民营资本与公立医院的合作”,尤其是技术方面的合作,现在有很多医生集团也在尝试带着团队下基层,去提升当地医院的服务水平,而实际上它又跟科室承包、托管产生了一个极大的碰撞。
回到我们的医疗平台来,什么叫医疗平台?医疗平台就是通过第三方,为使用者提供边际成本最低化,让他们能够轻装上阵,俗话说拎包入住。所以一个平台从定义上讲,它可以是公立的,也可以是民营的。先说公立的,我认为公立平台的作用非常弱,因为现在的公立医院(尤其三级医院)已经形成一定的规模,它本身就是一个运行最大化的平台,没有边际效应,它不可能有空置的资源提供给社会。现在公立医院的院长都非常精明,他不会买多余的设备,不会建多余的病房,也不会建多余的手术室。没有多余的资源我何来与社会共享呢?
当然,还有一些资源薄弱的县级医院,通过政府的作用承包给医生集团和融资公司,让他们帮助医院发展。当然这是帮助医院发展,而不是建一个所谓的永久平台。在我们国家,医生的价值并没有完全实现的时候,依然是通过过度检查、过度医疗、过度药品来“回馈”医生的劳动报酬,这也是制约着基层平台使用的一个因素。
医疗平台最有可能的实现形式就是社会去办,医生集团和医疗平台就好像林锋(博德嘉联医生集团创始人)所说的航空公司和机场的关系,更确切的说是舞台和演出公司的关系。为了适应更多的人才和更高难度的技术,平台按照国家标准建一个百级手术室、千级手术室,以此来吸引医生集团入驻。今后AI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起来了之后,这些平台的作用就更加容易实现了。
我始终认为,医疗平台是未来医生多点执业的落脚点,医生集团它不是做平台的,而是利用平台的,医生集团不是去办实体店的,它是为实体店服务的。
医生集团建实体店是迫于无奈
看医界:您刚刚提到医生集团不是去办实体店的,但现在很多医生集团也都在建立诊所甚至医院,您如何看待医生集团自建医院的现象?
廖新波:现在有些医生集团迫于无奈在建实体店,为什么我用“迫于无奈”这个词?因为现在社会的医疗平台并不成熟,并没有适合他们发展的平台。因而像博德嘉联、张强等医生集团就建立诊所、医疗中心、医院,为游弋的医生,即多点执业的医生提供落脚点。他们并不是为自己的医生集团去建点的,如果说我们每个医生集团都去建立自己的连锁店,有意义吗?那不是我们医生自己去做的,而是投资方去做的。
医生要做的是什么呢?就是医疗服务的提供。所以张强一直坚持,医生集团的定义就是提供医疗服务,张强的2.0版就是要去做医疗的共享平台,就是为这些提供医疗技术服务的医生提供落脚点。博德嘉联同样也是,博德嘉联最开始的时候吸纳了上千个医生集团,那个时候它没有合作单位,所谓的合作单位就是合适的平台,公立医院不允许,民营医院要价太高,所以他们要建自己的平台,为这些医生提供服务。
当然,一些医生集团在建立平台的过程中也面临一些困境,我希望他们总结经验,逐步走出困境。